沈寂2年再出擊?



〔自由時報記者劉慶侯、姚岳宏/台北報導〕台北市近15年內共發生9件運鈔車劫案,7件未破搶案中,有6案是搶匪選在陰雨天、穿著雨衣犯案,並且朝保全員腿部開槍,作案手法已被台北市警方列檔名為「雨衣大盜(劫匪)」,昨天台灣中小企銀南京東路分行的搶案,作案手法與雨衣大盜如出一轍,辦案人員直覺認為是「沈寂2年的雨衣大盜再次出擊」。

也不排除模仿犯案

不過,也有警方人員認為,這次案件中缺少最重要的1個要件是「陰雨天、穿雨衣」特徵,再加上時間歷程斷續間隔逾10年以上,歹徒身手能否依然矯健,抑或另有「模仿犯案者(COPYCAT)」出現,警方也不敢大意。

警歸納出7大特點

專案人員曾通盤分析,發現雨衣大盜犯案有7大特點,1.歹徒開槍絕不手軟,疑受過軍警特別訓練。

2.歹徒事前經過長期縝密策劃,警方幾乎無法從案發地及相關位置監視器,過濾找出可疑者身分。

3.歹徒喜歡挑選陰雨天作案,穿著雨衣不會受人注目,且雨衣能遮掩身材及衣物特徵。

4.歹徒作案後即隱匿行蹤,研判可能立即轉往中南部,警方最貼近歹徒的1次是在嘉義地區失去對方身影。

5.「雨衣大盜」每次得手,只要獲利逾數百萬元以上,就會沈寂1至2年。

6.歹徒對北市中山區、松山區熟稔,作案泰半選擇金融機構繁多的南京東路沿線,含昨日發生的,共有5件是在南京東路附近下手。

7.歹徒始終單獨作案,這也是警方始終無法掌握搶匪身分的困難處之一。

監視器密布 不難追查

北市警方認為,新近建構完成的「高清晰警用街頭監視錄影器」,可沿線追蹤歹徒行蹤,街頭犯案的歹徒想要逃逸,已不像從前那般容易,警方已透過市警局勤務中心清查相關監視器畫面「按圖索驥」中。

疑持制式手槍犯案

另外,警方在現場找到2枚彈殼,初步從外觀看來是9釐米的制式子彈彈殼,研判歹徒可能是持制式手槍犯案,警方已將彈殼送往刑事局進行彈道比對,以了解歹徒作案凶槍有無涉及其他刑案。

專案小組指出,目前被警方列為「雨衣大盜檔」中,幾乎全般符合(陰雨或雨天、著雨衣)要件,最為明確的案件為91年10月「中信證券公司」、93年8月「台新復興分行」、94年12月「台灣中小企銀南京東路分行」、97年4月「台灣台北萬華青年郵局」4件運鈔保全遭槍擊劫鈔案。

其餘發生在96年4月「合作金庫中山北分行」、98年3月「國泰世華銀行」,作案手法相近,且轉趨兇殘,其中合作金庫案更造成保全員1死1重傷,但從98年3月以後,「雨衣大盜」銷聲匿跡,直到昨日再次發生搶案,才又把「雨衣大盜」作出連結。

文章來源: 自由時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金融產業報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