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陳文和╱綜合報導】



法國廿二日進行總統選舉第一輪投票,五月六日進行第二輪,其結果不僅決定法國國運,更攸關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是否死灰復燃。延燒兩年半的歐債危機今年初才稍見平息,但尚未完全解除,而且引發「撙節政府開支」和「振興經濟成長」孰輕孰重的論戰,法國總統選舉正是這場路線之爭的關鍵戰役。

社會黨總統候選人奧朗德呼應民意,主張重新談判德國主導的嚴厲規範歐元區財政條約,且倡議政府推行新振興經濟措施,他當前聲勢比右翼保守派現任總統薩科奇略勝一籌,各界看好將在五月六日第二輪投票勝出。

德國方面深切憂慮,奧朗德一旦執政,與德國總理梅克爾間的關係將會比前朝遠為冷淡,德法兩個歐盟數一數二的經濟體往後在應對危機上恐將難以同調。梅克爾甚至公開為擅於掩飾彼此歧見的薩科奇背書。

奧朗德可能登上總統寶座的態勢,已讓法國政府公債的信用違約交換(CDS)價格從一八八點飆升到兩百點以上,也是今年一月以來的高點。此外,法國十年期公債與德國十年期公債的殖利率利差,也從二月的○.八三%擴大到一.三%。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金融委員會主席、新加坡財政部長尚達曼廿一日警告,歐元區必區削減政府債務負擔,施行大膽的經濟改革,穩定金融體系,讓經濟成長在二、三年內重返常態,否則債務問題會再度浮上檯面。

歐洲政情觀察家分析,歐洲未來走向混沌不明等變數,有可能重新引爆歐債危機,至於引爆點最有可能是西班牙,西國銀行體系積弱不振、經濟欲振乏力,可能需要金額空前龐大的紓困案才能救亡圖存。

西國接受歐盟最大經濟體德國開出的藥方,厲行財政緊縮,大砍政府支出,以求降減龐大預算赤字,結果經濟每下愈況。愈來愈多經濟學家認為,「德國療法」下藥過猛且太急躁,徒然加深多數歐洲國家的衰退,使得整個地區經濟前景更趨黯淡。

先前歐洲中央銀行在去年底打開金庫大手筆救市,對歐元區五百廿三家銀行挹注長期低利貸款,金額高達四八九二億歐元,且利率僅一%,不論貸款期限或金額規模,皆創歐元成立十三年以來新高紀錄,滾滾金流暫時澆熄歐債危機。

然而花旗集團在倫敦的歐元區首席經濟學家米歇斯指出,現在看來,歐洲央行當時開出的「只能算是止痛藥,現在藥效已到盡頭」。歐洲可用來解決問題的時間,如今已所剩不多。

新聞提供: 中時電子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金融產業報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