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黃文正╱綜合報導】



歐債危機進入最後關鍵倒數!歐元區兩巨頭德國總理梅克爾和法國總統薩科奇矢言將於九日歐盟峰會上,聯合提案修改歐盟條約,建立全新的「財政聯盟」能否過關,及歐洲領袖提議擴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金庫的紓困火力,會否獲得美國支持,為外界關注的兩大焦點。

歐元區領袖對於弭平歐債危機方案,似已達成共識。一方面,他們倡議成立嚴格監管成員國財政紀律的「財政聯盟」,同時授予歐洲中央銀行(ECB)擴大收購高負債成員國公債的權限;另一方面,則積極結合歐元區央行及金磚四國等新興國家的銀彈,挹注IMF金庫的紓困火力;期望雙管齊下,一舉撲滅延燒兩年的歐債野火。

梅克爾和薩科奇已強硬擺明,即使英國反對修改歐盟條約,也一定要成立以歐元區十七國為主體的「財政聯盟」。事實上,由於修改歐盟條約,須經廿七成員國國會批准,曠日廢時,梅、薩兩巨頭也可能放棄修改歐盟條約,改以仿效「申根公約」形式,以締結新的《穩定公約》取而代之。一般預料,歐元區「財政聯盟」應可順利成立。

至於在擴增IMF紓困火力部分,難度相對較高。歐元區領袖選擇透過IMF,金援高負債成員國,不僅可迴避現行法律規範、較好對國內選民交代,同時也較易獲金磚四國等新興國家的支持。歐盟官員日前透露,歐洲各國央行有意聯合挹注IMF約二千億歐元;另外,IMF法國籍總裁拉嘉德日前也奔走巴西和墨西哥等國,遊說支持此方案,並獲得正面回應。

如今最大問題在於,中國等新興國家雖願意拿錢出來挹注IMF紓困火力,但相對要求將人民幣等貨幣加入IMF「特別選擇權」的一籃子貨幣名單中,同時給予更大的基金份額和投票權。IMF有一百八十七個成員國,但每個成員國並非票票等值,譬如,注資IMF基金份額比重最大的美國,即擁有一七%的投票權。更可議的是,按IMF現行章程,重大的議案須有八五%以上投票權贊成,其實保證美國在重大議案上擁有絕對的否決權。

因此,美國是否同意讓中國等國在IMF擁有更大的投票權,至為關鍵。儘管美國一直不支持此議,但隨著歐債危機持續蔓延,美國總統歐巴馬明年若想連任,勢必要力阻歐債野火燒到美國。最近,歐巴馬急派財政部長蓋特納趕赴歐洲,能否在擴大IMF紓困火力議題上,與德法等國取得新的共識,備受市場矚目。

文章來源: 中時電子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金融產業報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