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本報訊】



這幾週來,媒體持續報導勞保基金可能破產,但因行政院堅持不肯比照公保,將政府負最終填補責任寫進勞保條例,立委們乃從預算案找題材,針對軍公教人員的退撫給付大做文章,挖出多項沒有法源的給付,要求全部刪除,從而引發軍公教人員與民間受雇者的階級對立爭議,並衍成喧騰社會的事件。

行政院原先想要「棄車保帥」,以看似影響最小且最不合理的年終慰問金,將發放對象刪減為月俸2萬元以下及因戰訓亡故者,以使「慰問金」名實相符;其餘有關所得替代率、退休金存款年利率高達18%等各項外界對軍公教退撫的批判,都以「研究改善」暫緩處理,一場風暴看似已經平息。

那知年節慰問金對老榮民而言,乃是一種情感的寄託。當年跟隨政府來台,有的是拋家別親,如今孤單在他鄉,年節慰問金意義不只是金錢的給予,更成為政府對他們奉獻青春的回饋象徵。從而,在國民黨鐵票區桃園縣,醞釀一股罷免黨主席的氣氛(因為總統就職未滿一年,依法不能罷免),怪他縱容行政院把這份情感聯繫給割除了。

除了無心之失,有立委出面自爆「9A津貼」,更讓民眾瞠目結舌,原來看守荷包的竟然年年「暗槓」諸多花費,結局是立委們解釋9項津貼雖有法源但未法制化,為了對民眾有所交代,另刪除14項確實無法源的津貼,並將原先9項津貼刪減部分金額。奇妙的是刪減的總額,竟只有原先立委自暴172萬元的一半,更了不起的是3天內就完成法制化,立委諸公們處理自身事務果然比較有效率。

立委諸公們「自宮」後,理直氣壯地揮刀監察院,認為監委們也有許多缺少法源的浮濫支出;隨後更進逼總統府,對馬總統每年4千萬元的國務機要費磨刀霍霍。為了避免對立,馬總統自砍四分之一的國務機要費,行政院長陳?也同時宣布自砍「行政聯繫費」四分之一(225萬元),一時間各地方首長也紛紛跟進。有趣的是地方首長不但砍自己,還砍了局處長的特別費。考試院長關中也跟進,「自砍」之風一路延燒下去,不知會燒多久、燒到甚麼層級,而司法院、監察院是否也跟進,也都成為民眾關注的對象。

看到前述一連串的大砍經費,其實納稅人一點都沒有因為節省公帑而感到欣喜,反倒覺得像在看一齣令人作嘔的肥皂劇。觀察其中的內容,並不具備真正合理的意義。從階級對立的費用砍殺開始,到立委「自宮」無法源津貼,然後變成總統與中央機關各院長的「自砍」私房錢,帶動直轄市長跟著「自砍」。只見一片砍殺聲,顯然是「兒童不宜」的暴力片。

看到前面的暴力片,作為買票入場的觀眾(納稅義務人),雖然很想退票,卻因納稅是義務,連退票的權力都沒有。我們只好寄望輿論及未來選舉,對官員及立委施壓,好讓台上演出的官員及民代,合力寫個好劇本,用心演好各人的角色。

首先,我們希望行政機關誠實一點,凡是沒有法源的預算費用,先修法或立法,不要再便宜行事。刪除年終慰問金,導致醞釀罷免黨主席,就是多年來便宜行事的結果。這類便宜行事的費用支出,多如牛毛,其中有些是早就可以廢除的,不要再留下來成為朝野對立的源頭。有些是有其時空歷史背景的,應該賦予法源,並訂定落日條款或適用條件,以避免階級對立。另外,各機關暗藏的「小金庫」,應該予以明確法制化,並嚴格監督其預算之編列與執行。

此外,首長們的「私房錢」(國務機要費、行政聯繫費、特別費等),往往高於本俸數倍,以致形成首長們「本俸不多、支出很大」的怪現象。總統辦理國防、外交,涉密費用部分自然不宜公開,其餘部分則宜歸類公布,作為榜樣。各首長們的「私房錢」(特別費),其編列理由原都是為公務使用,更應歸類公布。否則,國人常拿彼岸官員「薪俸微薄、收入很高」作為笑柄,我們的首長們「本俸不多、支出很大」,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罷了。

在立法院方面,我們期望立委諸公們「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演完鬧劇該回歸正軌了。我們也知道這種期盼有點過於天真,因此另外期望媒體及公民團體(例如「國會監督聯盟」)發揮監督力量,定期評比立委問政成績,並定期彙整公告立委們的「特別貢獻」(正面及負面事蹟),以供全體納稅人參考。至於社會大眾,可以將立委們的「豐功偉業」,利用高科技社群網路,如「臉書」、「推特」等,免費協助他們做「形象行銷」,讓全世界都知道他們的實際表現。

我們知道,離年底完成審查明年預算的期限,剩下不到兩個月,前述對行政院及立法院的期盼,很難完全達成。惟誠如孔子所言:「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人民對施政是否有感,就看執政當局能否「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轉載自~ 中時電子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金融產業報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