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湘龍



80年代,我跑新聞的年代,算是跑過國營事業。我主跑是經濟部。國營事業偶而要兼顧。那個時代,新聞真的是用跑的。不是用等的。每天殺進殺出,很有發奸摘伏使命感。

跑財經路線,也好幾年。可是,汗顏,我還是搞不懂油電部門的奧妙。那時,中油爆了個「廢水工程弊案」,一、二年間幾乎都是在處理這個新聞。台電不是,台電安安靜靜。除了核四興建問題是主議題,其他的,台電算安靜。和台電的同仁互動經驗,也比較踏實安心。我覺得他們有一個從孫運璿時代留下來的好的傳統,那個傳統,讓台電相對於其他行政機關,是一個踏實也還算老實的單位。

當然,政府機關要不出包,那真是「不可能的任務」。但基本上洋酒價格查詢,我算喜歡台電。也相對信任台電的說明。

不過,台電的文化在80年代中期之後,有了明顯的質變。像洗髮精的廣告一樣:「這個改變,雖然不是一天一夜,但是,它真的發生了。」台電的改變大概跟兩個事件有關,一個是缺電,一個是核四。那是李登輝執政的後期。因為核四貸款,台電有了讓外界懷疑的「政治性採購任務」,至今,餘波未平。還一個,是因為缺電,以開發電力為由,趁勢而起的大量轉投資。這裡頭,主要就是民營電廠。

台電太大,即使那是一個經革會提出「制度化、國際化、自由化」的三化時代,但台電要民營化,就是很難。到底是難在供電系統的戰略安全層次,還是難在裡頭的既得利益不放手?坦白說,我很懷疑,但不敢論斷。不過,台電以轉投資民營電廠,來達到變相的、局部的「民營化」,現在看起來,留下了更大的問題。

我不否定電力民營國用的「民營電廠」概念。在那個備載容量不到5%,動不動就停限電的困擾,不是今天備載容量20%所能想像的。那是夏虫語冰。但既然是民營電廠,希望減少因為環保抗爭所帶來的政府投資風險,那就要展現民營電廠的優勢,乾淨、效率。但今天,「假公濟私」,名為私,實為公,既逃避公共監督,又讓台電,甚至執政黨有更大的上下其手空間,就是台電在過10多年裡,體質惡化的最重要原因。

針對民營電廠,監察院提了彈劾案。但我看了彈劾文,昏倒,整個調子,看起來就是「民氣可『彈』」,和許多司法起訴案件一樣,都是配合輿論,給個交代。司法單位「求重刑」跟監察院「彈大官」,往往都只是「媚俗」,向輿論裡的「鄉民文化」獻祭。整個彈劾文,沒有「彈」出什麼偉大、我不了解的內情,只是在大家談爛了的利率問題上做「失職」文章。我不是要去爭辯台電有沒有失職?而是說:失職根本不是重點。台電與民營電廠購電價格問題的核心在「三代同堂」、「假公濟私」。這樣的結構,經不起人性的考驗,一不小心,就成了自肥體系。

失職只是自肥的表象。

三代同堂,就是老子:台電;兒子:台汽電;孫子:星元、森霸、國光等民營電廠。台電除了自己轉投資民營電廠國民服飾,更直接投資控股「台汽電」,「台汽電」是上市民營企業,台電、台汽電再一起轉投資民營電廠。這個結構,在陳水扁時代完成,成了一個標準自肥體系。所謂「肥水不落外人田」,一個家族體系一旦形成,幾乎必然走向自肥體系。投資、人事、業務,都是自給自足自肥自high。這讓台電面對「子孫」的要求時,有求必應,但對外界要求管教「子孫」的聲音,置若罔聞。

以監察院彈劾文的內容舉例。「兒孫」說煤、氣上漲,成本增加,零用錢不夠了,台電馬上同意提高;但當台電出現鉅額虧損,大家要求台電去和兒孫談談,當年建廠貸款的利率都降了6、7成了,購電價格是不是也該降一點?兒孫馬上拒絕。台電也就不再堅持。台電虧錢,虧大家的錢;但兒孫賺錢,賺台電的錢。從家族觀念來講,這個家族到底是賺還是虧?

一個龐大的公營機構,卻有「三代同堂」的機制,一定會出現人性的私心。這個私心,就是對「兒孫」不合理的「溺愛」。整個彈劾文講了老半天,其實就是台電失去了公營機構的「公信」,因為他對「民營的兒孫」充滿了「私心」。這種私心在台電的「三代同堂」裡是百分之百的。因為電力系統的封閉性,民營的兒孫電廠的高層職務,就是公營的老子台電的高層退休後的「第二春」。溺愛兒孫,就是確保自己的未來、晚年。這個邏輯跟「養兒防老」的邏輯是不是一模一樣?「養兒防老」,就是「制度化的自肥」。它的精神,接近貪污。

這樣三代同堂、假公濟私的台電,怎麼可能會有效率?怎麼可能不出事?監察院不針對「三代同堂」的荒謬性提出糾舉網頁設計,只對個別高層提出彈劾,看似用力,其實是見樹不見林。傷不了台電的筋骨,台電的體質不可能調的回來網頁設計

監察院同樣也看不到「國營老子,民營兒子」的可怕。我舉陳水扁時代擔任台汽電董座五年的林文淵做例子。台汽電是名義上的民營,國會監督不到。但以林文淵在政壇上「扁系帳房」的角色,台電敢去監督台汽電嗎?兒子有錢有勢,老子當然趨炎赴勢。監察院竟然指望當時的台電去和台汽電以及孫公司談降價,台電敢去和林文淵談降價?台汽電如果拒絕,你還指望台電要硬起來?監察院根本沒有碰觸到台電問題的核心。

三代同堂的家庭或許是幸福的。但「三代同堂」又「假公濟私」的公營事業一定會變成自肥的共犯。所有的監督、內控都是緣木求魚。

坦白說,以現在的體制,以及購電和約內容來看,我對監察院的彈劾一點都不樂觀。要改革台電,第一、一定要先把「三堂同代」的體制拆掉;第二、認真考量台電民營化、電業自由化的可行性。

六月底快到了。馬英九承諾的油電部門改進計畫要出爐了。我等著看。

(本文作者唐湘龍,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家,NOWnews《今日新聞網》名家專欄作者)

轉載自~ NOWnews
arrow
arrow

    金融產業報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