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伶雯/台北報導



全台首座,也是獨一無二的「台灣股票博物館」24日正式開幕,館內珍藏許多台股歷史寶物,例如中華電信每張面額280億元的股票,以歷史高價100.5元換算,該張股票市值高達2814億元;還有向上海歷道證券博物館複刻中國大陸存世第一張股票,與荷蘭阿姆斯特丹交易所複刻全世界第一張股票等。

集保董事長丁克華指出,目前全亞洲只有韓國集保公司(KSD)及上海歷道二家證券博物館,且都屬靜態展示文物。「台灣股票博物館」展示內容及呈現方式則更為豐富、多樣及活潑,除介紹股票的衍生及其演進過程外,希望透過珍貴收藏品、文獻資料與有趣的多媒體互動等,詳實呈現台灣股票市場與經濟脈絡同步發展的緊密關係,及股票對我們身處社會、生活,甚至藝術、人文的影響。

丁克華表示,為降低發行成本、提昇市場作業效率,同時符合世界潮流及環保概念,金管會責成集保結算所,積極推動有價證券全面無實體政策,在2011年7月29日正式達到「無實體百分百」目標,成為全球市值前25大中第13個有價證券全面無實體化的國家。

他強調,為彰顯台灣證券市場邁入全面無實體里程碑,同時考量無紙化時代來臨後,實體股票已成為歷史,集保結算所特別在原來保管股票的庫房現址,規劃建置台灣第一座股票博物館,且是屬於全市場的博物館,希望藉由詳實記錄台灣證券市場發展歷程,引領大家進入時光隧道,一揭台灣股票歷史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同時也將許多珍貴的股票史料及相關文獻有效保存,為歷史留下見證。

丁克華表示,為充實館藏珍貴史料,積極透過各種管道蒐集各國具代表性的股票,包括向上海歷道證券博物館複刻中國大陸存世第一張股票,與荷蘭阿姆斯特丹交易所複刻全世界第一張股票,同時向中央銀行、財政部、故宮博物院、台北及高雄市政府、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土地銀行、合作金庫、兆豐商業銀行及收藏家郭恆慶教授商借珍貴的文物、史料。

另外,眾多發行公司也慷慨提供多項產品供展覽,包括水泥、大同電鍋、鳳梨罐頭、腳踏車、網球拍、手機、晶圓片等代表台灣不同經濟發展時期的產品都收藏陳列在博物館。

丁克華說,2000年3月16日,交通部將中華電信28億股股票送存集保,該張股票為庫存保管實體股票面額中股數最大,以歷史高價100.5元換算,該張股票市值高達2814億元。2008年1月9日中華電信辦理現金減資換票,已將實體股票全面轉換為無實體發行。在股票無紙化時代來臨下,中華電這張股票是這個重大變革的紀念。

集保指出,股票博物館共分為5個展廳,序廳為股票面面觀;啟廳為世界、中國大陸、台灣首張股票的介紹;承廳介紹臺灣影響最深遠的一次股票發行及臺灣經濟成長與股票發展脈絡;轉廳為股票演進的互動劇場;合廳則是股票集中保管及無紙化趨勢與前景的介紹。

文章來源: NOWnew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金融產業報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