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記者賀靜萍、康彰榮╱專訪】



繼合作金庫、土地銀行經董事會決議將赴天津申設在大陸的第2家分行後,根據天津市副市長崔津渡透露,第2大股東為富邦銀行(香港)的廈門銀行,也將赴天津設立分行。

隨著兩岸金融監管機構高層平台的建立,國內金控及金融業者佈局天津的動作加大。

崔津渡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目前除台灣工銀已於2011年9月獲准在天津設立辦事處,及上述3家台資銀行正進行內部程序提出在天津申請分行外,台資金融機構佈局情況還包括國泰金控在此成立壽險及產險公司,並將進軍租賃;及中信金中租控股于天津擴張版圖,經營租賃及保理業務等等。

崔津渡表示,天津有2,140家台資企業,超過110億美元的投資,台資金融機構到天津,是由少到多,由點到面,機構增加與類別增多,會形成全職全能的金融服務體系。

台灣在天津有這麼多的企業,希望台灣金融機構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如果能做壽險又能做產險,能做貸款又能做保理又能做租賃,這不就全了嗎?

對台資力挺的崔津渡強調,台資金融機構與歐美國家有長期合作經驗,綜合了台灣、大陸和歐美的經驗,既適合台資企業,大陸的中資企業,又適合大陸的歐美企業,也就是台灣金融機構在天津設機構後,服務的物件不僅僅限於台灣的企業,服務的範圍可以很寬。

此外,針對天津台資企業融資方面,他表示,天津的融資跟其他地方不一樣。2009年取得政府融資平台的錢是1,704億元人民幣(下同),2010年拿到是775億元,2011年拿到160億元,在總量不變下,結構有變化,基礎設施貸款少了,其餘部分轉給工商企業。

2010年貸款餘額淨增2,624億元,2011年1~11月份淨增2,028億元,兩年是4,652億元,這些錢也都給工商企業了。1,704億元變成160億元,加上這4,652億元,相當於6,196億元給企業了,這就是結構性變化和總量的增加,給工商企業的支持。

第二是,最初的融資管道只是銀行貸款,現在多通了一個發債、租賃、保理等。租賃去年到現在,做了1,900億元,占了全國的4分之1,等於把原來給銀行的市場讓給了租賃,也就是在間接融資之外,又多了1,900億元。到2011年年底,可以增加到2,000億元,也就是說,光租賃一家,就至少多了2,000億的融資。

第三,天津的專案多,要按存貸比算天津的銀行早就超了,但各家總行都給天津分行多備銀彈,因此可以說,誰的項目多,總部就把錢往哪兒放,各家總行無一例外的這樣做。 天津存量的存貸比是91%,增量的存貸比是246%。所以天津現在是用全國的錢在這裡投資,資金是相對寬裕的。

轉載自~ 中時電子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金融產業報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