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記者張國仁/台北報導】



根據安永會計師事務所與英國經濟學人智庫(EIU)所做的最新調查顯示,2010年在全球前60大經濟體中,香港的全球化程度最高,次為愛爾蘭、新加坡,台灣名列第12,在亞洲各經濟體中則排名第3。

安永台灣所長王金來說,經濟體的全球化程度與經濟發展並無高度相關,例如金磚4國等大型經濟體的成長力道來自龐大的內需市場,而台灣、香港、新加坡等腹地較小,則高度仰賴全球化以維持經濟發展。就長遠來看,他仍肯定全球化為台灣所帶來的正面效益。

「安永全球化指數」是根據不同指標計量,並追蹤全球前60個大經濟體在全球化方面的表現。

這些指標分為五大類:對貿易的開放程度、資本流動、科技及意念的交流、勞動力流動,以及文化整合性。台灣的五大類指標,以科技得分最高,次為貿易,得分最低的是文化整合性。

安永香港及澳門地區主管合夥人陳瑞娟說,值得一提的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3大經濟體中有兩個在亞太區,這顯示亞太區對全球化的積極參與,及這些經濟體致力營造有利的環境,促進商品、人才、資本與意念的自由流動。

韓國在2009年時,排名第25,但在去年退步至33名。中國與日本分別排在39與42。安永的報告指出,並非南韓、日本的全球化趨勢與時代背離,而是其他國家透過技術創新等方式大為提高全球化指數。

這份報告是彙整兩份研究的總結。其一為安永的「全球化指標」,這份研究依據全球60大經濟體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和全球化程度的相關性進行調查。另一份調查於2010年底訪談全球超過1,000家企業高階主管,了解他們對於全球化的看法。

全球化對於企業的意義為何?安永全球首席營運長約翰費拉羅(John Ferraro)表示,要成為全球化企業中的贏家,關鍵在於必須了解全球政治氣候,及其對於公司營運的影響。但調查顯示,多數公司在做投資決策時,經常忽略了政策的重要性。有超過半數的企業表示,在編列投資預算時,會列入考量的政策僅為政府的經濟成長預期與稅率。

文章來源: 中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金融產業報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