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劉芳榮】



有天晚上搭出租車去浦東,一進車內就聽到:「有一日咱若老 找無人甲咱有孝 我會陪你 坐惦椅寮 聽你講少年的時袸你有外緣投…」這些年在上海搭出租車,聽到台灣歌星的歌不稀奇,但聽到江蕙的「家後」,閩南語歌,這還是第一次。

我很驚訝一個不懂閩南語的上海師傅,居然會如此熱愛江蕙的「家後」,這證明文化無遠弗界的穿透力。後來,在不同場合,我又陸續遇到許多大陸朋友和我討論「家後」歌詞裏的心情,讓我更加相信台灣人在掌握細膩文化上的優勢。

台商在大陸的競爭力下滑是事實,一邊是這幾年忽然竄起的民營企業;另一邊是挾雄厚資本實力進入大陸市場的外國企業,台商空間不斷被壓縮,利潤也不斷被擠壓,大陸製造業的環境徹底變了,但台商製造業沒有跟著變,或是變的太慢,就算政府一直呼籲台商要轉型,問題是怎麼轉?轉到哪裏去?要花多少時間、多少成本去轉型?

我們不見得要放棄製造業,更不一定要隨波逐流地從外銷改做內銷,轉型如果很難,能不能不是強調轉型,而是想辦法在傳統製造業中加入文化創意或服務業的思維?這就像上海青浦有家專門生產戶外休閒傢俱的台商,工廠占地十五萬坪,員工近五千人,每年要出口幾千個貨櫃,是個典型不被看好、屬於勞力密集的大陸台商,但你相信他們在上海的工廠,能為美國沃爾瑪的每個分店,打包好分店各自的訂單,也就是從上海直接服務沃爾瑪遠在美國的眾多分店,這不但讓沃爾瑪省了倉庫、省了打包人員、省了許多成本,也為自己贏得源源不斷的訂單,與其說他們是賣傢俱,不如說他們是賣物流、賣服務。

我不知道這家老闆愛不愛聽江蕙的歌,我只知道他們回台掛了牌,也是台灣官員現在到上海指定參訪的模範生,誰說台商在大陸的工廠沒有競爭力?這家上海台商沒有放棄工廠,也沒有轉型做內銷,而是引入物流,強調服務,這像不像是在煮好的湯裏加些九層塔一樣,讓客戶更願意買單。

誰說台商工廠在大陸就一定沒有前途,那是因為你忘了我們可以寫出像「家後」這樣感動人心的歌,你忘了把台灣人與生俱來的「細膩」和「感性」引進工廠裏,還是不懂?那就聽聽「家後」吧…

(本文發自上海,作者劉芳榮

,富蘭德林事業群總經理,從事

律師、會計師、投資銀行業務)

熱門:英國 鬼臉婦 惡魔的屁 黑嘉嘉 慣三 交往禁忌 小遊戲 火鍋 以琳

文章來源: 中時電子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金融產業報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