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記者陳永吉/台北報導〕買外國企業第一上市的股票,可能「賠了夫人又折兵」!



首家以外國企業來台灣掛牌上市的IML(3638),昨天公告去年財報,稅後盈餘5.9億元,比前年增加1倍,每股稅後盈餘11.3元,稀釋後的每股稅後盈餘剩下7.86元,是豐收的一年,不過該公司同時宣佈,「不配發股利給股東」!

同樣以外國企業身分成為首家在櫃買中心掛牌的KY安瑞(3664),日前公告去年稅後盈餘將近1億元,每股稅後盈餘1.62元,安瑞同樣也宣布「不發放股利給股東」!

IML掛牌以來 股價慘跌65%

這兩家分別在上市櫃以外企身分拔得頭籌掛牌,結果IML掛牌超過10個月,上週股價創下掛牌以來新低的77.1元,昨天股價也僅有85.1元,距離承銷價143元,整整不見了4成,如果要跟掛牌當天最高價243元相比,已經跌了65%,而這段時間台股漲了12%,IML的股價表現真的只能用「慘烈」來形容。

而去年6月下旬以48元掛牌的KY安瑞也好不到哪去,昨天收盤價只剩下34元,只有承銷價的7折,距離掛牌當天最高價59元,也是打6折賤賣。

當初IML上市前,就曾因為員工認股權制度與國內規定有落差,被證交所董事會打了一次回票,現在回頭看,IML去年財報每股稅後盈餘稀釋前後,竟然相差了3.5元,當中就是因為去年員工認股權轉換成現股,造成股本膨脹,顯示IML因員工認股權稀釋股東權益相當可觀。而且,昨天公告的董事會通過的議案,不打算分配股東股利,但仍通過「2011年員工認股權計畫」,市場認為這家公司「厚員工、輕股東」的作法,可能無法讓台灣投資人理解。

IML解釋,不配股利是因為它是美國公司,在進行現金股利分派時,美國稅捐機關將先預扣30%稅,所以決定將採行買回庫藏股方式回饋股東,只是還要先修改公司章程。

但證交所昨天表示,配不配發股利,是股東權益有沒有獲得保障的問題,IML是美國公司就不配股利,難道在美國上市的公司就會因為稅的問題而不配股利嗎?以稅務的理由不發放股利給股東,未來台灣投資人投資外國企業,恐怕會有較差的觀感。

文章來源: 自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金融產業報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