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記者鄭惠元/綜合報導】



大陸媒體報導,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專門針對中小企業以及非公有制經濟的國家級工作會議,將於9月正式召開。目前,國務院辦公廳、全國工商聯正在緊張進行「全國中小企業工作會議」的籌備工作。據了解,會議將就是否專門成立一個正部級的中小企業管理機制,進行討論。

企業主盼盡速成立

十二五計畫十分強調,要從國富轉為民強,然而,此前雖然兩次頒布「非公經濟36條」但卻無法讓民營經濟體受惠。而據《中國經營報》披露,過去由於沒有足夠級別的獨立部門負責,導致中小企業、民營經濟發展有所侷限,也讓「36條」遲遲無法落實,因此,大陸媒體特別關注此次會議及隨時可能成立的新機構。

報導指稱,在此之前,全國工商聯已就全國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現狀、存在問題等進行了長達半年以上的調研。這份報告已經得到國務院的初步認可。而據了解,多半的民營企業老闆也同意必須要盡快成立部級、跨部門的中小企業管理機構。

北京市工商聯一位負責人表示,現在中小企業發展面臨資金、政策准入等方面瓶頸,需要協調銀監會、人民銀行、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協調解決。雖然,2007年的「三定方案」中曾想解決此問題,但最終該方案是將發改委的中小企業司「剝離」至工信部。

對此,該負責任人認為這其實造成更大的問題。他說,首先,工信部實際上是主管工業領域的部委,但是大量中小企業實際上是以第三產業為主,這造成了業務管理上的不對口。另外一個更大的問題是,工信部的中小企業司為司級單位,而其需要協調的國家發改委、銀監會等,均是部級單位,行政級別上的不對等,反造成協調工作無法順利開展。

提兩套辦法會中討論

據了解,大陸當局為了順應這一思路,在即將召開的工作會議上,將提出兩套辦法。第一,即直接在國務院直屬部委層面增設「中小企業促進局」。該局為國家局級別,與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安全生產監督局等局平級。對此,參與會議籌備的人士指出,這種思路的有利之處在於有明確而具體的牽頭部門,負責落實各項中小企業發展的促進政策;其弱項則是協調、溝通的能力與權威性仍然不足。

第二套思路是,成立國務院層面針對中小企業發展的「協調小組」,或直接設立由相關部委參與的「聯席會」制度。讓與中小企業發展相關的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工信部、銀監會、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共同進入這一聯席會議。

「這套方案優點在於協調能力強,所有有關的部委有了一個共同的協調平台,但是問題在於,一沒有具體的牽頭部門,即牽頭聯席會議的部門;二沒有明確的行政主體作為考核。」一位不願具名的權威人士表示,會議最後的名稱還沒有確定,但目前正在籌備中,預定9月召開。

文章來源: 旺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金融產業報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